中国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看足球吗?

admin 28 2024-10-22 16:30:02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咪咕已获得英超联赛新媒体中国大陆独家经营权,合同期为三个赛季。

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近年来,咪咕在中国体育版权市场的霸主地位已逐渐形成。如果英超新媒体的独家版权尘埃落定,这一趋势将得到强力助推。

中国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看足球吗? 说起英超转播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一部体育版权营销的演进史,更是一部众多球迷观看足球方式的变迁史。

1995年左右,国内一些电视台开始转播英超联赛。他们从一家名为CSI的英国公司购买了转播权,该公司拥有英超联赛在亚洲(1992年至2000年)的独家转播权,并在中国发行。卖了几十万块钱,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出钱了。

北京地区的老球迷还记得当时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英超解说员宋健生和嘉宾周峰的搭档……还聘请了英国人罗文作为顾问。

现在看来,当时的英超版权确实是物美价廉。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便宜的价格。这就像20世纪80年代NBA刚进入中国大陆时,斯特恩给央视免费试播,主要是为了培养球迷,培养市场。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英超球迷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功,转播权的分配也有所增加,一度售价达到80万美元。

2001年,英超联赛在亚洲的转播权发生变化。 ESPN 看到了它的价值,从CSI 中摘到了桃子。

当时,国内多家电视台从ESPN获得了英超转播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合作开设新的卫视体育频道,全天播放ESPN内容;另一种是购买转播权,同时也购买ESPN的捆绑。广告。

中国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看足球吗? 这可以说是中国电视转播时代英超联赛的代表舞台。詹军、苏东等著名评论员基本上都是从ESPN开始的。他们的声音也通过中国许多地方电台传播,并开始吸引众多粉丝。熟悉的。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互联网时代到来,一些新势力开始尝试改变英超联赛在中国的转播方式,比如天盛。

现在说到天盛这个名字,老粉丝们一定没有什么好印象。 2007年,天盛以5000万美元买下英超2007年至2010年在中国大陆的全媒体转播权,试图将英超转播推入“付费时代”。

在天盛时代,想要通过“正规”渠道观看英超联赛,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付费开通天盛旗下的“欧洲足球频道”,但价格昂贵,每月188元,每年1880元。基本上卖不出去。

后来天盛无奈将网络转播权分配给了新浪和腾讯,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赚回钱。

为什么天盛最终失败了,却还获得了名声?这与天时、地利、人和有关。

当时的中国观众普遍没有花钱看直播的习惯。在他们看来,免费看比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天盛的行为则被他们视为抢劫。而且,当时网络上很容易找到盗版转播频道,付费看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看足球吗? 2010年,新鹰体育入局,三年支付3000万美元,降价接手这笔交易。可见,国内英超转播权想要转化为收入,但前景并不乐观。

但新影体育后来赶上了好时光。

一方面,中国的英超球迷数量在此期间爆发。得益于多家门户体育频道的多年报道,英超联赛的热度超越了意甲联赛,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联赛。

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新浪、腾讯、乐视、PPTV都急于购买英超转播权。新影通过出售发行权赚了很多钱。

2012年新影与英超续约时,费用提高到每年3000万美元,合同一直签到2019年,显然,它把版权当成了一门好生意。

中国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看足球吗? 2014年,随着《国务院46号文件》的颁布,国家描绘了“2025年体育产业5万亿市场规模”的宏伟蓝图,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一个时代疯狂烧钱的时代已经到来。

乐视网和苏宁电器是其中的代表。 2015年,乐视体育持有意甲、德甲、法甲等赛事版权,苏宁则持有西甲联赛独家版权。英超联赛(2019年至2022年)最受欢迎的版权是苏宁在2016年以惊人的7.21亿美元签约的。每年2.4亿美元,相比新英格兰时代每年3000万美元,飙升八倍!

此时,版权的竞争已经达到了非理性的程度。版权运营、用户增长和留存、业务发展和转型都跟不上版权购买价格的疯狂上涨。资金和资源在非正常竞争中被浪费。乐视网仅仅几年就倒闭了,苏宁最终也落后了。体育产业的萧条。

到2020年腾讯接手英超转播权时,购买价格已经回落至每年1000万美元。 2021年爱奇艺接手这笔交易时,四年内将花费4000万美元,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

此次咪咕从爱奇艺手中接手了英超版权。据称,平均每年价格近6000万美元,三年总价格近1.7亿美元。价格上涨了六倍。

但很难说价格上涨是行业和市场状况回升的反映。这更多是国有资本单一目的的结果。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例如终身领导者、自身战略和总体目标。首先考虑的可能不是资本回报率和利润。

中国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看足球吗?从整个体育市场和行业前景来看,通过购买版权、直播赛事来赚钱还是太不现实。

文件假设的“5万亿市场规模”是建立在体育人群足够大的基础上的,但这有点像空中楼阁,因为中国的足球迷和体育迷基数还太小。

以多年来英超版权营销为例。愿意花钱看球的人还是少数。即使是赚钱的新英格兰时代,盈利也不是靠会员费和看直播点播费,而是主要靠版权分销,寻找资本二次接手业务。

如今,受经济环境影响,体育产业的资本玩家要么减少,要么正在萎缩,资金纷纷撤离。就像潮水退去一样,暴露出来的是中国体育人口的基础薄弱。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老问题:中国有多少真正的足球迷、体育迷?

这里所说的体育迷,是指体育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固定生活方式的人。

比如在英国,很多家庭的三四代人可能都是某支球队的球迷,而且不一定是有钱的俱乐部。即使是米尔沃尔和卢顿这样的一级联赛和二级联赛的球队也有忠实的铁杆球迷。团体。购买季票是每年的固定费用,每周去球场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中国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看足球吗? 中国的体育观众看似庞大,但不得不说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真正把体育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并愿意投入的人太少了。

每逢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举办,中国的体育观众似乎都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但事实上,正是奥运金牌观激发了爱国热情。更像是热点营销、事件营销、情感营销。这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基础。

我们来谈谈一个假设。如果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不再免费转播,需要付费观看,您认为观众数量和人气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吗?

毕竟,中国的足球乃至体育人口还太少,愿意付费观看比赛、参加体育赛事的人就更少了。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体育等“可有可无”的消费不得不让位于基本民生、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投资。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看足球和体育比赛只是生活之外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但绝不是必需品,随时可以中断或放弃。平台希望利用版权来均衡成本甚至盈利,而体育产业则希望实现文件中描述的5万亿市场规模。基础薄弱,难度还更大。 (利普利)

声明:本文为新浪独家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申花VS川崎前锋斯卢茨基有了新关键词
下一篇:斯诺克北爱尔兰公开赛:老师147连胜 奥康纳逆袭 斯嘉慧面临压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