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内蒙古小伙子来到南京打排球 观众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他们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

admin 28 2024-10-18 10:30:08

10月16日下午,一群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小伙子来到南京,与宣武区高级中学排球队的学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这个游戏似乎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场上有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观众席上全是七十多岁的老人。精彩的比赛让不少老人欢呼雀跃,甚至起立挥舞国旗。这场比赛为何在南京举办,背后有什么故事?

内蒙古小伙子来南京参加排球比赛

观众席里的粉丝全部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你还记得被郎平称赞的内蒙古“草原村排”吗?来南京啦! 10月16日下午,在南京市秦淮区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排球比赛吸引了众多关注。比赛的对手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村排球队和江苏南京宣武区高中排球队。场上的球员都是10多岁、20多岁的年轻人,但观众却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场上双方球员身强力壮,犹如猛虎下山,垫、传、扣球、拦、扑等动作都是一气呵成。台下的老人欢呼雀跃,有的甚至站起来挥舞国旗。内蒙古小伙子为何千里迢迢来到南京打球?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发现,此次比赛背后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今年夏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广阔的草原上,一场“草原村排球”超级联赛吸引了全国网友的关注。郎平来到现场深受感动,被聘为“草原村排球队”主教练。 “我是南京知青,加入了毛盖图民安大队,是鄂托克旗第一批排球队员之一……”75岁的南京知青陈小金看到视频看到《草原村排》,心情激动。他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在草原上打排球的往事,由此引发了这段南京知青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1968年,1000多名南京知青登上火车,来到内蒙古大草原。 1971年,原伊克赵盟(现鄂尔多斯市)体育委员会成立了女排。但当地体育运动主要以摔跤、骑马、篮球为主,排球并不普及。南京知青曾接受过排球课程,因此被选为第一批女排运动员。鄂尔多斯南京知青纪念馆馆长李玉琪说,知青来南京之前,草原上没有排球队、篮球队,更谈不上比赛。他说:“知青来了之后,不仅自己打排球、篮球,还到学校教学生,牧民们也开始效仿,渐渐地,排球、篮球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兴起了。”

今年8月,时任女排队员陆天兰、潘真真、吴艳作为代表回到了第二故乡。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了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然而,在奥托克前旗插队的陈晓金却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这次看到第二故乡的家人来南京看望她,她非常兴奋,还带着李玉琪等人品尝了南京美食。

在比赛现场,陈小金看到了海报上自己训练的照片。她感慨道:“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生活、一起训练,也一起滚球、接球,经常受伤,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教练发球很辛苦,我们排队接球,滚球的时候我们就滚。”我们应该在应该的时候滚动和潜水,这太令人兴奋了。”

看到南京和鄂尔多斯的孩子们在一起打排球,陈小金很高兴。她告诉记者:“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孩子,我们的青春在那里度过。希望南京孩子和草原孩子的友谊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体育运动在草原上传承

南京知青感到光荣和自豪

此次来宁参加友谊赛的草原村排球队队员王楚歌,不仅是奥托克千奇排协主席,也是“草原村排球”创始人马呼吉拉图的儿子。 ”。 2020年,马呼吉拉图筹集了20万多元,修建了380平方米的室内排球馆。王楚歌说:“虽然我父亲花了很多钱建排球馆,但只要他能开心,我就会支持他。我和他是队友,我们会发扬‘草原村排球’精神。” ’未来让更多的人爱上排球。”

扎米扬是鄂尔多斯草原村排球队的队员,在家乡从事二手车行业,大学专业是排球。他现在不仅每天和朋友打排球,还花钱赞助比赛和排球队。他每次给选手们发放比赛奖金,仅2023年一年就赞助了7万多元。这次他接到电话,要来南京参加比赛。他当即答应,并于第二天乘飞机前往南京。

据悉,“草原村排球”的发源地昂水镇常住人口8000余人,其中参加排球运动的人达5000多人。每个村都建有排球馆或排球场,爱好运动的牧民都会打排球。 “小排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感到非常兴奋,更高兴能来到南京比赛。”南京知青周素珍在奥托克前旗生活了10年。看完今天的比赛,她感慨万千,“这些年来,前七乡亲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让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对第二故乡的家人表示由衷的赞扬。”

吴加托,知青,南京内蒙古商会创会会长。他不仅打排球,还组建了一支篮球队。他常常在队部门前立起两根柱子,上面挂上篮子,开始打篮球。吴加托说,鼎盛时期,全大队成立了五个篮球队,后来还建了一个露天篮球场,早上、中午、晚上都在那里打比赛。他说:“体育的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让大家工作起来更有活力。56年过去了,排球、篮球运动还在继续。尤其是看到这么多年幼的孩子在玩耍,让我很高兴。”

记者注意到,比赛场馆外,还展示了鄂尔多斯众多美食、农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介绍。南京知青吴玉祥看到后感慨道:“56年过去了,那里的草更蓝了,天更绿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我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看看我的第二故乡。”

血浓于水的亲情已成传奇

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美丽

“他们不仅播下了‘草原村排’的种子,也给草原带来了健康和文明。很多故事都成为了几十年来流传的寓言。”当李玉奇收集南京知青的档案时,他发现南京知青和草原牧民的关系非常深厚。南京知青杨玉民告诉记者:“父母把我们知青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牧民宁愿自己吃玉米糁,也不愿意为我们攒两两白面粉。”有的知青不知道怎么办,就把炕烧了,被子也烧了,就把皮衣、皮裤给了我们。”

1976年,南京知青孙国光的双胞胎昆、彭出生在内蒙古鄂托克旗苏米图公社。但由于母亲没有奶水,双胞胎的哭声令人心碎。当他们一筹莫展时,当地政府向坤和彭赠送了15袋抗灾救生奶粉。去陕北出差的公社干部带来了榆林奶糕,边防二连的牧民子女送来了锡林郭勒盟奶粉。更让人感动的是,蒙古族妇女米德玛主动来到家里,把坤和鹏一一抱起来,开始喂它们。为了养活两个孩子,米德玛还给年仅4个月大的女儿断奶。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我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答他们。很多南京知青通过无偿献血挽救了牧民的生命。”鄂尔多斯高原鄂托克旗入队第二年的一个晚上,杨玉民在毗邻鄂托克草原的海勃湾市一家宾馆里睡觉时,突然从广播里听到一位蒙古族妈妈流血过多。生完孩子后生命垂危,急需输血。杨宇民立即从热床上跳下,赶往医院,卷起袖子,捐出了400cc的血液。后来,当他得知病人被救出时,他高兴极了。

“知青的血液能流进蒙古族牧民,我们感到荣幸。”杨玉民坦言,虽然已经回到南京,但他依然牵挂着鄂尔多斯,怀念那片草原。他特地送来了一张图,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上面写着“万马奔腾”几个字。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冯春华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报记者:“现在,鄂尔多斯草原村排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和爱,也是一部反映历史、歌颂现实、对未来的宏大叙事,这次我们以草原村排的名义来到南京,展现温暖的城市风貌和奋发向上的鄂前旗新形象。我们向在鄂尔多斯奋战的南京知青致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颜春旭见习记者王曦月

(编辑:张兴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深化能力作风建设】鸡西体育彩票开展超级大乐透包票培训会
下一篇:名称:2025上海台球展览会/台球连锁加盟及配套设施/台球培训教学用品展览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